在箱型根底或地下室,底板和外墻板的混凝土是分隔澆搗的,下次再澆搗墻板混凝土時,就有一條施工縫,當這條縫的方位在地下水位線以下時,就簡單發生滲水。這樣就需要對這條縫進行技能處置,處置的辦法許多,其間比擬通行止水鋼板焊接節點的辦法是設置止水鋼板。即在澆筑基層混凝土時,預埋300*3的鋼板,其間有10-15cm的上部露在外面,在下次再澆筑混凝土時把這有些的鋼板一同澆筑進入,起到阻礙外面的壓力水進入的效果。鋼板止水帶挑選的厚度通常為2mm厚3mm厚。通常鋼板止水帶是選用冷軋板作為母材,由于冷板厚度可以均勻,熱板通常厚度達不到均勻的程度,厚度通常為2毫米或許3毫米,長度通常加工成3米長或許6米長,通常為三米好運送。止水鋼板對焊接節點需求較高,不能呈現漏點,影響防水功能止水鋼板的標準,止水鋼板的裝置關鍵:

在止水鋼板施工中有的時候會遇到:水池的池壁留有施工縫,要求設寬300厚2個的鍍鋅鋼板止水帶,那么止水鋼板是采用搭接還是對接?要是搭接其搭接長度應是多少?
1.為便于操作,一般4米左右;
2.只要能焊接飽滿,不滲水就可以;
3.可以采用7字形鋼筋焊接,7字的上。面與止水鋼板平焊(也有個別人要求穿孔后焊滿,為了不影響結構鋼筋斷開);
4.一般為搭接6厘米以上,雙面滿焊;
5.可以與結構鋼筋連接;
6.一般在轉角位置不焊接,把整塊鋼板折90度安裝。
相關的規范和圖集里似乎沒有具體的要求,應該按照成熟的技術條件能保證質量即可,一般都采用搭接的方式解決,即搭接后將兩側的接縫焊牢,搭接100mm,因為止水鋼板較薄,感覺對接的焊接難度大,質量不好保證。應該注意無論何種連接方式,一般都不在轉角處連接,轉角處鋼板折成圓弧狀,個人覺得轉角處截面大些反而要好些。
傳統的止水鋼板是施工縫防水的最可靠的方式,當止水鋼板與柱箍筋“打架”時,可以把箍筋開成半箍,或都叫開口箍,開口處做10d直鉤,用來與鋼板焊接。墻內配筋的S筋就免了。
對地下室施工縫位置的防水。止水鋼筋最好,做BW止水條,需留企口縫,但留置的時候一般都是拿塊木枋隨便一擋,達不到效果。但止水鋼板做起來也麻煩,特別是在鋼筋較密集的地方,在暗柱及柱位置是否要設止水鋼筋呢,因為這個位。置箍筋最多,搞不好還要切幾根箍筋。
止水鋼板發揮效果,關鍵要控制墻體陰、陽角部分鋼板帶的施工質量,轉角部分最好要用一張鋼板彎折定加工,而不宜采用鋼板拼焊。箍筋在鋼板兩側分開加工成多肢箍,定位可通過加短的豎向構造鋼筋來實現,由于高度較小,利用工地廢料即可實現,如果取得甲方認可,還能辦理經濟簽證。
在剪力墻中,板上30cm的施工縫需求設置止水鋼板。假定剪力墻中設置了KZ、FBZ等設置箍筋的構件,鋼板與箍筋處怎樣處理?
通常都是先裝止水鋼板,然后將箍筋焊在鋼板上,并且在止水鋼板兩頭分別增加小復合箍,保證每根柱筋都有綁縛。
準確做法是箍筋在止水鋼板處斷開后與鋼板焊接。如箍筋穿過止水鋼板,施工起來很不便當,因為箍筋是封閉且帶45度彎勾的,另箍筋穿過止水鋼板處的洞電焊不容易滿焊,構成封閉不嚴而失掉止水效果。對于這種疑問有兩種方法處理,其一箍筋遇到鋼板處堵截,設備鋼板后再將箍筋堵截處點焊在鋼板上。但一定要焊牢,要保證澆砼時不振墜落。
上一條:止水鋼板設置施工技術
下一條:止水鋼板入施工現場細節




